主考学校:河南大学 开考形式:面向社会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程类别 |
备注 |
1 |
00015 |
英语(二) |
14 |
统考课程 |
|
2 |
00495 |
体育保健学 |
6 |
统考课程 |
|
3 |
00496 |
体育测量与评价 |
4 |
统考课程 |
|
4 |
00497 |
运动训练学 |
6 |
统考课程 |
|
5 |
00498 |
体育统计学 |
6 |
统考课程 |
|
6 |
00500 |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 |
8 |
统考课程 |
|
7 |
00501 |
体育史 |
4 |
统考课程 |
|
8 |
00502 |
体育管理学 |
5 |
统考课程 |
|
9 |
00503 |
体育教育学 |
4 |
统考课程 |
|
10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统考课程 |
|
11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统考课程 |
|
12 |
05074 |
健美操 |
2 |
实践课程 |
|
13 |
05926 |
体育专修(实践) |
8 |
实践课程 |
|
14 |
00018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2 |
统考课程 |
不考英语(二)者须加考 |
15 |
00019 |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
2 |
实践课程 |
16 |
00499 |
体育游戏 |
4 |
统考课程 |
17 |
06999 |
毕业论文 |
0 |
实践课程 |
不计学分 |
说明:
1、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均可报考本专业。
2、不考“英语(二)者”,须加考“体育游戏”、“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三门课程。
3、“体育专修(实践)”、“健美操(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毕业论文”为实践性环节考核课程,应考者依据培训与考核基本要求在主考学校或主考学校认可的单位进行考核。
毕业论文的题目由主考学校公布,应考者任选一题撰写。亦可由应考者自选论题,但须经主考学校同意。论文以5000字左右为宜,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联系实际,层次清楚,语言流畅,字迹工整。论文须经评阅和答辩后评定成绩。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育教育(专升本)专业考试计划(2025年版)
启用时间:2027年7月1日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教育学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方法、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熟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规律和特点,具有较强的专业工作实践能力,能够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指导学校和社区各类体育活动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掌握体育学科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备撰写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讲解示范与保护,以及课堂安全防控等实践能力,具有在中小学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与竞赛以及社会体育指导、体育管理、研究和培训等活动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
1.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能够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为人师表;
2.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体育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体育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实践中能发挥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3.具备制定中小学体育工作计划、制定代表队训练计划、组织实施代表队训练与竞赛、运动员选材和体育苗子培养等相关能力;
4.具备通过体育课、早操、大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等方法途径,发展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能力,并根据中小学生自身特点,指导其掌握如何因人、因地和因时自我锻炼方法和手段;
5.具备一定的运动保健、体育心理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等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6.掌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能够进行合理有效地设计实施;
7.熟悉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政策法规,能够依法执教、依法管理和约束学生和自我行为;
8.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合作能力,能够在体育教育学科教研和学校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学历层次及规格
学历层次为本科。
凡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所规定的15门课程(不含毕业论文)合格成绩且累计学分达到75分,毕业论文合格,思想品德鉴定合格者,予以颁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学位授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办法》以及主考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凡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考生,可按规定向主考学校提出申请,经评审通过后授予学士学位。
四、考试课程及学分
专业名称:体育教育(040201) 主考学校:河南大学 开考形式:面向社会
序号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1 |
1504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笔试 |
|
2 |
1504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笔试 |
3 |
1504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笔试 |
4 |
13000 |
英语(专升本) |
7 |
笔试 |
5 |
00484 |
学校体育学 |
5 |
笔试 |
6 |
00486 |
运动生理学 |
6 |
笔试 |
7 |
00487 |
体育心理学 |
5 |
笔试 |
8 |
00500 |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 |
8 |
笔试 |
9 |
00498 |
体育统计学 |
6 |
笔试 |
10 |
00502 |
体育管理学 |
5 |
笔试 |
11 |
04563 |
体育社会学 |
6 |
笔试 |
12 |
00497 |
运动训练学 |
6 |
笔试 |
13 |
00501 |
体育史 |
4 |
笔试 |
14 |
00495 |
体育保健学 |
6 |
笔试 |
15 |
14729 |
专项技术与理论(实践) |
2 |
实践 |
16 |
10252 |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 |
0 |
实践 |
必考 |
总计 |
75 |
|
|
各门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计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
五、实践性环节及要求
1.实践性环节和毕业论文的考核由主考学校负责。
2.实践性环节的考核大纲、考核实施细则及免考政策由主考学校公布。凡包含笔试考试与实践性环节考核两部分的课程,考生应在课程所涉及的笔试考试合格后,再报名参加该课程的实践性环节考核,两部分均取得合格成绩后,该课程方可计入课程总门数和总学分。
3.考生应在所学专业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后,再报名参加毕业论文环节,毕业论文需独立撰写,具体实施细则由主考学校公布。
六、课程说明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说明略)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说明略)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说明略)
4.英语(专升本)(课程说明略)
5.学校体育学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基础课,主要学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面向全体考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从业者,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6.运动生理学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学习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具备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的能力。
7.体育心理学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基础课,主要学习在体育活动条件下从事体育活动实践中的心理现象及发展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学校体育范围内相关心理学问题,并具备问题的能力。
8.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学习在现代体育科学的延续发展中,进行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体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研方法,具备解决体育科学研究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9.体育统计学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学习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样本特征数、相对数、概率及其分布、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图统计表、SPSS软件简介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体育领域中随机现象的统计性规律,具备为定量研究提供实验设计、调查设计,以及收集、整理和分析体育数据资料的能力。
10.体育管理学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学习体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体育管理的计划职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学校体育管理实践中常见的具体问题,具备解决社会体育管理实践中常见基本问题的能力。
11.体育社会学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基础课,主要学习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具备能够从社会现象中发现并解决体育有关问题的能力。
12.运动训练学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基础课,主要学习运用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项训练实践中的问题,并将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从众多体育项目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共性规律的方法,具备探索尚未被人们所认识的运动训练规律的能力。
13.体育史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基础课,主要学习体育起源,体育在各社会形态中的表现形式,体育与生产力、经济发展的关系,体育的社会制约性及其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体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地位以及各时期的体育手段、方法内容等,具备发现不同体育活动之间的联系以及影响的能力。
14.体育保健学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基础课,主要学习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保健规律及措施,体质与健康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体育运动中的保健问题,具备解决体质与健康发展过程中保健问题的能力。
15.专项技术与理论(实践)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基础课,主要学习不同运动专项的基本技战术特点以及训练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不同运动专项起源与发展理论教学,具备不同运动专项技战术实践教学的能力。
七、新旧计划课程替代方案
040302体育教育(专升本)和040201体育教育(专升本) 新旧考试计划课程替代方案
按旧计划已考合格课程代码和名称 |
可替代新计划课程代码和名称 |
1504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1504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1504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504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504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1504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00015英语(二) |
13000英语(专升本) |
00500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 |
00500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 |
00498体育统计学 |
00498体育统计学 |
00502体育管理学 |
00502体育管理学 |
00497运动训练学 |
00497运动训练学 |
00501体育史 |
00501体育史 |
00495体育保健学 |
00495体育保健学 |
05926体育专修(实践) |
14729专项技术与理论(实践) |
00503体育教育学 |
00484学校体育学 |
00496体育测量与评价 |
00486运动生理学 |
05074健美操(实践) |
00487体育心理学 |
00499体育游戏和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和00019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
13000英语(专升本) |
06999毕业论文 |
10252体育教育毕业论文 |
|
04563体育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