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考学校:河南科技大学 开考形式:面向社会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程类别 |
备注 |
1 |
00015 |
英语(二) |
14 |
统考课程 |
|
2 |
02197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
3 |
统考课程 |
|
3 |
02198 |
线性代数 |
3 |
统考课程 |
|
4 |
02412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
3 |
统考课程 |
|
5 |
02425 |
供热工程 |
3 |
统考课程 |
|
6 |
02426 |
供热工程(实践) |
1 |
实践课程 |
|
7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统考课程 |
|
8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统考课程 |
|
9 |
03834 |
建筑电气 |
5 |
统考课程 |
|
10 |
06999 |
毕业论文 |
0 |
实践课程 |
不计学分 |
11 |
08363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一) |
2 |
统考课程 |
|
12 |
08364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一)(实践) |
1 |
实践课程 |
|
13 |
08365 |
建筑设备施工与组织 |
5 |
统考课程 |
|
14 |
08366 |
冷热源工程 |
4 |
统考课程 |
|
15 |
08368 |
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 |
6 |
统考课程 |
|
16 |
08369 |
通风与空气调节 |
6 |
统考课程 |
|
17 |
08370 |
通风与空气调节(实践) |
3 |
实践课程 |
|
18 |
08734 |
热工基础 |
6 |
统考课程 |
|
说明:
1、凡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均可报考本专业。
2、“供热工程(实践)”、“计算机辅助设计(一)(实践)”、“通风与空气调节(实践)”、“毕业论文”为实践性环节考核课程,应考者依据培训与考核基本要求在主考学校或主考学校认可的单位进行考核。
论文题目由主考学校公布,应考者任选一题,以1万字左右为限,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联系实际,层次清楚,逻辑关系合理,字迹工整。毕业论文要求应考者独立完成。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升本)专业考试计划(2025年版)
启用时间:2027年7月1日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备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获得建筑环境与能源供给系统运行调试的基本训练,能够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供暖、通风、空调、供热、燃气等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的基本能力,具有系统运行调试和维护的实际应用能力。主要包括:
1.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供给系统运行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方法;
3.具有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基本能力;
4.熟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
5.了解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知识;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满足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工作需求;
7.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新材料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学历层次及规格
学历层次为本科。
凡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所规定的15门及以上课程(不含毕业论文)合格成绩且累计学分达到75分,毕业论文合格,思想品德鉴定合格者,予以颁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毕业证书。
学位授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办法》以及主考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凡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考生,可依规定向主考学校提出申请,经评审通过后授予学士学位。
四、考试课程及学分
专业名称: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081002) 主考学校:河南科技大学 开考形式:面向社会
序号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1 |
1504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笔试 |
|
2 |
1504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笔试 |
3 |
1504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笔试 |
4 |
10993 |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6 |
笔试 |
5 |
13403 |
传热学 |
5 |
笔试 |
6 |
13640 |
工程热力学 |
5 |
笔试 |
7 |
14097 |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
5 |
笔试 |
8 |
13823 |
建筑环境学 |
5 |
笔试 |
9 |
02185 |
机械设计基础 |
5 |
笔试 |
02186 |
机械设计基础(实践) |
2 |
实践 |
10 |
13984 |
流体输配管网 |
5 |
笔试 |
11 |
13822 |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 |
5 |
笔试 |
12 |
13377 |
城市能源系统 |
4 |
笔试 |
13 |
03834 |
建筑电气 |
5 |
笔试 |
14 |
08365 |
建筑设备施工与组织 |
5 |
笔试 |
15 |
08369 |
通风与空气调节 |
6 |
笔试 |
08370 |
通风与空气调节(实践) |
3 |
实践 |
16 |
08366 |
冷热源工程 |
4 |
笔试 |
不考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须加考 |
08367 |
冷热源工程(实践) |
2 |
实践 |
17 |
11666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毕业论文 |
0 |
实践 |
必考 |
总计 |
75 |
|
|
各门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计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
五、实践性环节及要求
1.实践性环节和毕业论文的考核由主考学校负责。
2.实践性环节的考核大纲、考核实施细则及免考政策由主考学校公布。凡包含笔试考试与实践性环节考核两部分的课程,考生应在课程所涉及的笔试考试合格后,再报名参加该课程的实践性环节考核,两部分均取得合格成绩后,该课程方可计入课程总门数和总学分。
3.考生应在所学专业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后,再报名参加毕业论文环节,毕业论文需独立撰写,具体实施细则由主考学校公布。
六、课程说明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说明略)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说明略)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说明略)
4.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说明略)
5.传热学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学习传热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影响因素,傅里叶定律,导热微分方程式和导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理解和运用,对流传热微分方程组的应用,热辐射的基本定律,辐射传热运用计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传热学中的三大传热规律的基本定律、概念及知识、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了解热传导、热对流及热辐射的基本特点,提升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6.工程热力学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学习热力学基本概念,气体的热力性质,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及气体压缩,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微分关系式,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及其分析和计算,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气体和蒸汽的流动,动力循环,制冷循环与制热循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有关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中工质的热力学性质、能量的品质、能量的转换方式、热能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以及热能与其他形式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提升热工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计算能力。
7.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学习传质的理论基础,传热传质问题的分析和计算,空气的热湿处理,吸附和吸收处理空气的原理和方法,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混合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复合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中热质交换的基本理论,对空气进行各种处理的基本方法及相应的设备热工计算方法,提升评价和优化设计的能力。
8.建筑环境学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学习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空气环境营造的理论基础、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人和生产过程需要的室内环境,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如何影响建筑环境,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原理,提升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9.机械设计基础(含实践)(课程说明略)
10.流体输配管网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学习流体输配管网的功能与构成,管流水力特性与枝状管网水力分析,枝状管网水力计算案例与分析,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枝状管网的动力和调节装置匹配,枝状管网水力工况分析与调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流体输配管网的型式、装置、特征、水力计算、工况分析,管网动力源(泵与风机)的基本原理以及选用方法,熟悉泵与风机的选用和安装,提升运用基本原理、基本公式进行管网的设计、计算的能力。
11.建筑环境测试技术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学习测量和测量仪表的基础知识,测量误差的分析与处理,建筑环境与设备的温度、湿度、压力、流量、流速、液位,室内空气污染物、声、光、成分分析等参数的测量技术,以及智能测量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环境中常用参数的测试理论、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和常用测试仪表的操作,具备测试系统方案设计、实验装置设计的基本能力。
12.城市能源系统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学习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形式、管道的敷设与构造、设计计算方法与运行调节方法,燃气输配系统的规划、设计及运行管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城市能源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及运行管理,城市能源系统工程施工和管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13.建筑电气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学习建筑供配电系统、负荷特点及计算方法,建筑供配电变电所的组成、布置及主要接线,柴油发电机的选择,高低压开关设备及供电导线的选择及供电线路的敷设方式,建筑照明基础知识、照度计算、灯具选择与建筑物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联结,智能建筑的组成及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建筑设备工程中涉及到的建筑供配电和建筑照明及建筑物的防雷和接地,建筑电气施工图的识读,提升考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4.建筑设备施工与组织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学习管材、管件、附件及常用材料,管道安装基本操作技术,室内供暖系统安装,室外供热管道安装,民用锅炉及附属设备安装,建筑给排水系统安装,通风空调系统安装,制冷系统安装,燃气管道安装,管道的防腐与绝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成本与进度控制、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等,熟悉常用的管材、阀门、紧固件,钢制管道、铜制管道、塑料、复合材料管道加工与连接的基本知识,掌握暖通空调系统、冷热源系统、建筑供配电系统、城市热力系统施工安装的基本知识,提升考生施工与组织的能力。
15.通风与空气调节(含实践)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学习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计算,全水系统,蒸汽系统,辐射供暖和供冷,全空气系统和空气—水系统,冷剂式空调系统,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通风,悬浮颗粒与有害气体的净化系统,民用建筑火灾烟气的控制,室内气流分布,特殊建筑空气环境的控制技术,建筑节能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供暖与空调工程的设计规范和供暖与空调工程的设计方法,提升设备运行调节能力。
16.冷热源工程(含实践)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学习蒸气压缩式制冷与热泵的热力学原理,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和热泵中的主要设备,制冷剂、冷媒和热媒,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组和热泵机组,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燃料、燃烧计算及锅炉热平衡,燃煤供热锅炉,以燃油、燃气及电为能源的热源设备,可再生能源和余热利用,热电冷联供,冷热源的燃料系统和烟风系统,冷热源的水、蒸汽系统,冷热源机房设计要点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建筑冷热源设备的基本知识,能够合理选择设备进行建筑冷热源系统工艺设计,提升从事建筑冷热源的建设、管理、运行等技能。
七、新旧考试计划课程替代方案
080824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升本)和081002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升本)新旧考试计划课程替代方案
按旧计划已考合格课程代码和名称 |
可替代新计划课程代码和名称 |
1504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1504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1504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504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504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1504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03834建筑电气 |
03834建筑电气 |
08365建筑设备施工与组织 |
08365建筑设备施工与组织 |
08369通风与空气调节 |
08369通风与空气调节 |
08370通风与空气调节(实践) |
08370通风与空气调节(实践) |
08366冷热源工程 |
13377城市能源系统 |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
10993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08734热工基础 |
13403传热学 |
02425供热工程和02426供热工程(实践) |
13640工程热力学 |
02198线性代数 |
14097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
00015英语(二) |
13823建筑环境学 |
08363计算机辅助设计(一) |
02185机械设计基础 |
08364计算机辅助设计(一)(实践) |
02186机械设计基础(实践) |
0241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
13984流体输配管网 |
08368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 |
13822建筑环境测试技术 |
06999毕业论文 |
11666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毕业论文 |